“超级工厂”激活“链”式效应 | 一线故事看招商④

文章来源:威海新闻网
时间: 2024-12-17 13:59
点击次数:

12月10日,芜船(威海)海工科技产业园厂区船台区域,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1艘7000PCTC汽车滚装船、2艘37000吨沥青船、2艘89000吨散货船,正开足马力全负荷生产。这些都是芜湖造船的“明星船型”,年内可实现产值10亿元。
 

芜船(威海)绿色海工科技产业基地项目一片繁忙的生产景象。 


今年3月投产,不到一年创造产值10亿元,这让经开区招商促进中心负责人格外振奋。

芜湖造船厂拥有百年的造船经验和厚重的技术底蕴,位居国内造船企业第一梯队。为满足汽车出口海运与日俱增的运力需求,芜湖造船厂准备投资布局出海生产基地。同一时间,舟山、宁波、大连等沿海城市都向芜湖造船厂抛去了“橄榄枝”。然而,“由江向海”,这家百年船厂为什么选择落户威海?

修造船,是经开区的“老本行”。近年来,经开区规划建设海工装备产业园,打造海工装备产业集群,汇聚招商局金陵船舶(威海)、山东电工海缆、美国赛科泵业、英国豪顿风机等一批海工装备“龙头”企业,不出园区的产业链配套带来更低生产成本;从地理位置看,经开区有着19公里临海工业岸线,属于天然的避风港,具备负10米的水深条件,有占地40亩的共享码头,还有成熟的储备工业土地。

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让实地考察后的芜湖造船厂颇为心动。去年1月底,芜湖造船厂与经开区管委签订投资意向书,双方就在经开区建设奇瑞芜船威海绿色海工科技产业基地项目达成合作意向。

然而,就在大家以为项目将顺利推进时,双方在合作模式上出现分歧。身为造船企业,订单交付周期本来就长,再加上投资建厂需要大笔的资金投入,芜湖造船厂内部迟迟没有达成一致意见。

为此,经开区招商促进中心和芜湖造船厂前后对接20余次,拿出十几套合作方案,就合作模式、操作流程、推进计划等关键问题进行细致沟通。

即便如此,结果还是没能让双方满意。“付出了那么多努力,合作一度陷入僵局,这确实让我们有些受挫。”经开区招商促进中心负责人说。一筹莫展之际,经开区管委领导重振信心,“好不容易招引来的项目,绝不能放走!”

一条路走不通,那就换一条路走。经过几天精打细算的考量,经开区招商团队再次南下,这次他们带去了折中方案——经开区采取合理价格租赁厂房,芜湖造船厂出资采购生产设备,双方携手共同打造生产基地。“如此一来,既帮助企业分担了投资成本,也保证了资产仍在我们手中。”经开区招商促进中心负责人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次双方正式签署合约。“我们手头订单要得急,能不能尽早开工,让我们尽快投产。”带着芜船的这份迫切需求,去年11月,经开区成立项目建设工作专班。施工期在寒冬,厂房要求较高,时间紧、任务重,工程、财务、运营等5个部室同时启动,测绘、勘查、设计、施工等多个工序同步推进,哪怕春节假期,施工现场也是一片忙碌。

从一片荒地到一座8.7万平方米的“超级工厂”,需要多长时间?芜船(威海)绿色海工科技产业基地项目给出答案:4个月。今年3月,首块激光切割钢板下线成功;5月底,项目正式投产……芜船(威海)绿色海工科技产业基地项目,在国内创造了项目落地效率领先、智能工艺领先的行业典范。

芜船(威海)绿色海工科技产业基地项目的落地建成,不仅为经开区海工装备产业园再添一龙头项目,还带动两家配套企业追加投资,解决超3000人的就业问题,园区周边产业、商贸进一步活跃。“无论是项目本身带来的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都证明当初我们的坚持是值得的。”经开区招商促进中心负责人说。

未来,经开区将以芜船(威海)绿色海工科技产业基地项目为重点,整合资源,激发出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链”式效应,带动更多的高端船舶及海工装备、风电装备、汽车配套等产业资源落地,形成产业集聚,发挥高端海工装备制造的蓬勃生机和巨大潜力,助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张宇/文 蔡君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