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机关:懂球帝官网,懂球帝直播人民政府办公室
    • 主题分类:工业_交通其他
    • 文件类型:其他文件
    • 成文日期:2024-07-25
    • 公开发布日期:2024-07-25
    • 发文字号:威政办字〔2024〕29号
    • 所属单位:懂球帝官网,懂球帝直播工业和信息化局
    • 开始实施时间:
    • 文件状态:
    • 文件废止时间:
    • 文件失效时间:

    懂球帝官网,懂球帝直播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懂球帝官网,懂球帝直播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的通知

    威政办字〔2024〕29号



    各区市人民政府,国家级开发区管委,综保区管委,懂球帝官网,懂球帝直播各部门、单位:

    《懂球帝官网,懂球帝直播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已经懂球帝官网,懂球帝直播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懂球帝官网,懂球帝直播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7月25日

    (此件公开发布)



    懂球帝官网,懂球帝直播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



    为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数字经济竞争新优势,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实施“十大工程”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鲁政发〔2023〕11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懂球帝官网,懂球帝直播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目标

    (一)产业规模迈上新台阶。着力打造产业链较为完整、特色优势更加明显、在省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基地,培育一批具有品牌影响力的行业领军企业。到2026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超过200家,营业收入总量突破1000亿元。

    (二)创新能力得到新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创新体系逐步完善,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加速创新,重点领域应用示范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到2026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超过150家,每年新增专利授权1000件以上。

    (三)产业结构实现新突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打印设备、智能终端、集成电路等优势产业集聚效应凸显,新兴数字产业和能源电子、虚拟现实等未来产业蓬勃发展。到2026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9%左右,稳居全省前列。

    二、重点领域

    (一)实施集成电路“强芯”工程。着力发展封测产业,持续扩大MEMS(微机电系统)、分立器件、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模块等细分领域产业优势。依托懂球帝官网,懂球帝直播重点企业,开展SiC(碳化硅)和GaN(氮化镓)第三代半导体产品封装测试,构建第三代半导体领域发展基础。到2026年,全市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达到50亿元,打造特色鲜明的集成电路产业聚集区。(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各区懂球帝官网,懂球帝直播、开发区管委,列第一位为牵头单位。以下任务均需各区懂球帝官网,懂球帝直播、开发区管委负责落实,不再一一列出)

    (二)实施高端软件“铸魂”工程。坚持以应用需求为牵引,做强软件开发、场景应用、技术服务等领域产业生态,持续打造“名园、名企、名品”发展格局。到2026年,聚焦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嵌入式软件等领域,开发一批特色优质产品,打造一批系统解决方案,实施一批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项目,依托优势企业建设市级以上软件工程技术中心60家。(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

    (三)实施先进计算“固链”工程。加强和完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网络规模化部署,深入推进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加速计算机外围设备产业规模膨胀,持续丰富打印设备种类、型号,补齐产业链关键环节和短板弱项,进一步提升品牌聚集度、配套能力和创新能力。到2026年,打印机年产能达到3000万台。(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委网信办、市科技局、市商务局)

    (四)实施数字终端“扩量”工程。依托龙头企业,强化整机带动,优化配套支撑,增强创新能力,积极构建综合竞争力强、产业优势突出的智能终端生态体系。紧跟消费升级趋势,支持企业发展新型自助服务设备、访客一体机、零售终端、智能娱乐主机等一批高科技产品,围绕数字城市建设加快推广数字终端新场景应用。到2026年,智能终端生产规模达到1300万台。(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大数据局)

    (五)实施虚拟现实“提质”工程。面向信息消费升级和行业领域应用需求,突出“智能硬件+内容产品”交互搭配,推进虚拟现实与工业设计、健康医疗、文化教育、生活娱乐等领域融合创新发展,增强虚拟现实赋能行业应用体验效果。到2026年,开发一批消费电子、数字内容、新型显示技术等产品和服务,建成省级虚拟现实公共体验中心3家,形成体验场景30个以上。(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六)实施空天信息“跃升”工程。立足碳纤维等新材料领域核心优势,发展航空航天复合材料产业,积极培育舱体核心部件制造等产业,支持哈工大(威海)、山大(威海)等高校院所加快航天前沿领域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扩大北斗导航、高分遥感在智慧城市、应急救援、海洋渔业等领域的推广应用,争取落地一批建链补链项目,形成一定产业规模。(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海洋发展局、市应急局、市大数据局)

    (七)实施大数据“融通”工程。积极融入全省“2+5+N”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和“1+3+N+X”工业大数据中心体系,前瞻布局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持续提升高性能算力占比。强化数据资源供给,不断提升数据治理水平,培育数据产业发展良好生态。深化工业、农业、民生、政务等领域大数据融合应用,培育一批试点示范项目,打造一批典型应用场景。到2026年,DCMM(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贯标企业数量超过150家,建成2—3个省级“产业大脑”。(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大数据局)

    (八)实施能源电子“聚能”工程。围绕新能源领域市场应用需求,丰富关键信息技术产品供给,面向光伏、锂电、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招引和培育一批基础电子元器件企业,推动纳离子等新能源电池研发与产业化。支持功率半导体器件、敏感元件、传感器件等产品向新型电力系统、电动交通工具、充换电设施、新型基础设施等重点应用领域布局,提升配套水平。到2026年,能源电子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成为省内重要的能源电子产业基地。(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

    (九)实施新型电子材料“融链”工程。依托电解液、负极材料等领域重点企业,加快打造集锂电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芯制造、电池系统等于一体的锂电产业链。聚集靶材、陶瓷材料、电子胶黏剂等领域,攻克超高纯钽靶提纯和热加工、氮化硅陶瓷绝缘基板导热性能提升等核心技术,支持骨干企业向高性能磁控溅射靶材、氮化硅陶瓷、封测胶等领域拓展,提高新型电子材料产能比重,打造一批拳头产品。(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

    三、实施路径

    (一)聚力优化产业发展布局

    1.优化区域空间布局。按照“竞争力最强、成长性最好、关联性最高”的原则,推动各区市、开发区找准目标定位,科学布局一批优势产业。环翠区着力发展集成电路设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文登区巩固扩大电子元器件、光纤光缆、电池材料等优势;荣成市大力发展集成电路封测、设备以及智能娱乐终端等产品;乳山市依托海上风电资源,积极推进制造项目落地;高区主攻打印设备,积极拓展汽车电子、卫星空间技术、半导体板块;经区着力做强软件和信息技术优势产业,积极发展关键设备、新材料和数据产业;临港区重点做大电池管理系统、液晶背光模组产品规模,持续推进威海零碳城市建设赋能中心、智能算力中心建设;综保区加快推动半导体封测、软性线路板制造等产业提档升级。(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商务局)

    2.建设高水平产业园区。坚持错位竞争与联动发展原则,科学合理布局全市数字产业园区,形成一批区域特色显著、资源配置高效、专业分工明确、产业链条完善的产业聚集区,引导和鼓励数字经济企业入园进区发展,推进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在不同园区实现特色化、集群化发展。支持产业园区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利用数字技术提升园区管理和服务能力,打造具有比较优势的政策环境,提升对前沿技术、优质企业、高端人才的吸引力,构建上下游企业紧密配套、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到2026年,建成20家左右建设水平突出、发展成效明显的省级重点数字产业园区。(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

    专栏1  产业空间布局和产业园区建设

    环翠区:发挥威海创新园位居中心城区优势,围绕集成电路设计、软件信息、科技公共服务等轻资产领域,持续引进人才、项目、机构,开展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及科技成果转化。

    文登区:支持文登经济开发区工业互联网园区在园区数字化建设方面先行先试,重点骨干企业加快产品迭代升级。支持南海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筑牢锂电、钠电产业基础,布局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消费电池等产业。

    荣成市:支持荣成服务外包产业园、荣成科技创业园等加大数字经济项目招引力度,不断提升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聚水平。围绕智能数字终端、半导体设计和封测等龙头企业,谋划实施一批优质项目,持续完善产业链条。

    乳山市:突出海上风电资源优势,精准对接一批电子信息制造企业,以下游应用带动光伏组件、电子器件等上游产品供给能力提升。积极拓展渔光互补、光储充用等光伏特色应用领域。

    高区:支持电子信息与智能制造产业园整合打印机产能,推动企业扩产提效,加快突破“卡脖子”难题。支持威海科技孵化园完善检验检测、技术支撑、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塑强软件技术赋能制造业发展优势。

    经区:支持智慧谷产业园以软件信息、大数据、互联网、电子商务为主攻方向,重点发展服务贸易、数字经济、总部经济等创新型产业。推动新能源、智能制造等产业园区加快建设,前瞻布局新能源、半导体等相关领域,带动配套产业集聚,拉长产业链条。

    临港区:加快推进陶瓷覆铜载板、钽靶材等项目建设,通过虚拟现实体验中心、电商赋能中心、零碳城市建设赋能中心激活市场消费需求,打造实体经济增长新动能。不断提升碳纤维产业园产业数字化、台基科技产业园数字产业化发展水平。

    综保区:做强对外开放功能载体,大力发展保税研发、保税设计、保税维修等新业态,带动重点产业转型升级。依托电子信息产业园,加速新兴产业集聚,积极开拓智能穿戴、新型显示等板块。

    (二)聚力提升创新发展能级

    3.厚植产业创新体系。做实做强“1+4+N”高端创新平台体系,提高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创新要素整合、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断提升“4”平台技术供给能力,加快“N”平台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布局。加强产学研用联合,重点支持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山东大学威海工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加速技术转移,带动实施一批科技创新重点项目,加快推动创新成果产业化进程。鼓励以企业为主体,建设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软件工程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产业技术研究院)

    4.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打印设备领域,支持骨干企业牵头联合优势力量争创制造业创新中心,集聚创新要素,加快靶向突破,提升产业链协同发展水平。聚焦基础零部件国产替代、基础元器件迭代更新、基础材料扩能提级、基础工艺技术提升、基础软件集成应用,通过“揭榜挂帅”“技术总师负责制”等方式,努力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着力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到2026年,争取培育推广首台(套)设备、首件套电子产品及首版次高端软件数量超过70个。(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专栏2  创新能力提升

    创新载体。推动本地高校、重点企业与省外高校、科研院所等开展合作,集聚高端创新资源,合作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项目孵化,支持打印机制造骨干企业牵头联合优势力量争创制造业创新中心(打印机领域)。

    核心技术。重点攻关高速CIS图像传感器、高端热打印核心模块、集成电路靶材及第三代半导体封装工艺技术,以及集成电路检测、键合丝制造等核心设备,支持企业积极承担国家、省重大科技专项,巩固提升企业技术领先优势。

    创新产品。深化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提高相应终端产品国产化程度,加大设备、产品等研发创新和替代应用力度,深化和拓展在各行业的渗透应用。到2026年,培育推广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解决方案和典型案例10个以上。

    (三)聚力做强发展主体引擎

    5.构建企业梯次发展格局。按照分类指导、梯次培育的方式,对不同规模和发展阶段的企业实施分类培育,积极构建“微成长、小升规、规壮大”的梯次培育机制。深入推进百亿企业培育工程和新一轮企业冲击新目标行动,推动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的龙头企业。加大规模以上企业培育力度,加强调度监测和跟踪服务,鼓励企业升规纳统、发展壮大。力争到2026年,努力打造一支总营业收入规模1000亿元的优企方阵。(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统计局按责任分工负责)

    专栏3  企业主体培育

    做强企业体量。开展骨干企业培育壮大行动,对列入计划的优质企业予以重点培育,加快推动骨干企业冲击新目标。力争到2026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内营收过百亿元企业达到4家、过10亿元企业达到10家、过亿元企业达到100家。

    做优企业质量。发挥“专精特新”企业加速中心培育载体作用,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制成长方案,加快打造一批掌握独门绝技的“单打冠军”或“配套专家”。力争到2026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超过200家。

    做大企业数量。抓好企业升规纳统,动态补充完善“小升规”企业储备库,通过政策聚焦、要素聚集、服务聚力,做好跟踪服务和定向指导。力争到2026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每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超过10家。

    6.实施一批重大项目。聚焦打印设备、高端软件、集成电路等领域,支持优势企业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承担省级以上重大科技项目、产业专项,形成一批创新成果,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面向产业急需和长远需求,持续引进主控芯片、感光鼓、多棱镜电机等一批关联度高、协同性强的核心零部件配套项目。加强项目谋划,每年着力推进60个左右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对产业发展拉动提升作用明显的重大项目建设,提速做大产业规模。(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按责任分工负责)

    专栏4  重大项目建设

    基础设施类。推动荣成电子信息配套产业基础设施项目、威海全球打印机产业园区及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威海云计算中心二期扩容项目、临港区中科融合算力中心威海分中心项目等10个项目提速建设,提高产业活力和韧性,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成型。

    科技创新类。突出重大、创新、先进等特点,加快高精度卫星定位与无线通信芯片、宽幅线扫描机器设备、半导体用超高纯磁控溅射钽靶材等21个项目研发进度,实现科技创新成果有效产业化落地,为产业发展攒后劲、续动能。

    工业类。加快推进打印机配件模块、打印机精密部件等技术改造项目建设,支持功率半导体模块升级扩产,推动钠电池正极材料项目、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南海新区负极材料产业园等项目落地、开工建设,构建锂电、钠电产业链基础。

    招引类。持续深化与国内外龙头企业合作,推动总部型、研发型打印机生产项目和芯片设计封测、电子元器件制造等一批重点项目落地,吸引配套企业来威发展,支持打造半导体产业园。

    (四)聚力增强数实融合质效

    7.完善数字基础设施。以打造国内领先的“双千兆”城市为目标,进一步提高骨干网络承载能力,拓展“IPv6+”行业应用。持续推进5G网络建设,支持5G接入网共建共享,形成大容量、高带宽、低时延5G网络支撑服务能力。推动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充分发挥算力对数字经济的驱动作用。力争到2026年,全市网络出口带宽超过5500G,建成5G基站1万座以上,全市新型数据中心标准机架达1.2万个,重点数字产业园区实现千兆网络全覆盖、具备万兆光网接入能力。(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委网信办、市大数据局、市通信发展办)

    8.推动企业“智改数转”。实施“智改数转”三年行动计划,支持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对现有生产设施和管理服务进行改造提升,推动“设备换芯”“机器换人”“生产换线”“管理换脑”。推动人工智能产品升级,发展智能机器人、无人机、无人船等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新型智能产品,以智能制造为重点,加快“人工智能+制造”场景创新,推动智能制造工厂、数字化车间建设。力争到2026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市级及以上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场景)、智能制造标杆企业达到50个。(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9.深化工业互联网赋能。推动集群发展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数字化管理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赋能产业数字化转型。鼓励和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重点企业、服务平台积极融入全市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提升国家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威海)服务能力,鼓励企业开展应用,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力争到2026年,实现500家以上企业接入节点平台,省级以上工业互联网示范标杆超过100个。(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专栏5  数实融合应用

    擦亮千兆城市名牌。通过开展5G应用“扬帆之城”总结评估,动态掌握并推进5G应用规模化发展,积极争创工业和信息化部5G应用规模发展先进城市,推广一批具有创新性、可复制的5G行业典型应用,更好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优化全市算力布局。引导通用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边缘数据中心等合理梯次布局,加快推进临港区中科融合算力威海分中心、中国移动威海第二数据中心、数智产业园等新型数据中心建设,逐步合理提升智能算力占比,增强全市一体化算力支撑能力。

    提升解析服务能力。推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威海)进入国家工业互联网重要节点布局,精准对接全市企业需求,完善提升二级节点综合服务能力,加快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培育推广,推进标识解析创新应用。到2026年,实现400家以上企业接入节点平台。

    加快人工智能赋智。重点发展“手术机器人”“深海机器人”等机器人产品,以及无人机、无人船等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新型智能产品。强化人工智能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广应用,以智能制造为重点,立足智慧医疗、智能交通、智能能源、智慧城市等领域,打造一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深化数据共享应用。鼓励企业和公众发掘利用开放数据资源,不断释放数据经济价值和社会效应,提升数据市场化应用水平。鼓励建立数据要素市场中介服务机构,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支持海洋食品加工、创意服饰产业等省级“产业大脑”试点建设,到2026年打造数据驱动型“晨星工厂”300家以上,加速工业领域数字化转型和产业发展能级跃升。

    强化典型示范引领。以树立示范标杆、推介典型应用场景、分享成熟案例等方式,推动数实融合逐步实现点上示范、链上延伸、面上推广,打造典型引领、梯次跟进、持续提升的良好格局。到2026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打造典型示范标杆(场景)150个以上。

    精准开展辅导诊断。聚焦数实融合发展趋势,提升“培训赋智、诊断赋能、标杆领路”系列活动质效,按照“一企业一档案”机制,发挥数字专员作用,组织服务商免费为企业“把脉问诊”,提供可操作可落地的解决方案,满足企业差异化需求。

    (五)聚力完善产业发展环境

    10.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利用引导基金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依托先进智造创业股权投资基金,重点支持企业开展重大技术攻关、重大兼并重组和重大项目建设。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建立融资供需“三张清单”,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发适配性金融产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整合科技金融要素资源,鼓励科技支行合作银行加强对科技企业信贷支持,最大限度让利企业。用好金融伙伴机制,畅通政金企对接渠道,压缩贷款审批时间,提高办贷效率。(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人民银行懂球帝官网,懂球帝直播分行)

    11.培育产业促进机构。大力培育支撑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公共服务机构,发展研发设计、中试孵化、检测认证、知识产权等方面公共服务平台,探索建立以企业需求为主体,产学研结合,市场化、多元化投融资和成果转化的有效机制,打造产学研用多方共赢的服务平台。支持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打印机分会加快建设、壮大规模,围绕专利研究、标准制定、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市场推广等重点环节,加强分会成员间交流合作,推动优势资源向威海集聚。支持市信息产业协会加强能力建设,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开展项目策划、产业链配套、产研合作、行业交流等活动,促进企业跨地域、跨行业沟通联系。(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12.加大人才引育力度。着力培育一流企业家队伍,提升“威海企业家日”活动实效,完善企业家激励奖励、参政议政和市级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家制度,多层次多领域激发企业家创新发展内生动力。进一步发挥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四链”融合机制作用,鼓励校企合作,联合开展人员培训,推动科技人才聚集。发挥“人才飞地”作用,支持企业在省外、海外设立研发机构,就地引才用才,推动技术成果回归转化。深化国际人才交流合作,实施“海外工程师”支持计划,引导和鼓励企业引进“急需紧缺”外籍专业人才,助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专栏6  产业生态优化

    完善金融辅导工作机制。推动金融辅导扩面提质,创新服务机制和金融产品,高效解决企业融资需求。突出抓好上市后备资源培育,开展精准高效全周期服务,积极推进高区上市公司孵化聚集区试点建设,加快推动“硬科技”企业在科创板、创业板上市。

    实施“新时代威海英才工程”。聚焦企业人才需求,为青年人才提供生活、返乡留威、留学、实习等全链条、组合式政策支持。拓展市场化绿色通道服务项目,向懂球帝官网,懂球帝直播在谈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的关键核心成员和冲击新目标企业计划引进的急需紧缺人才预配发“威海英才卡”,助力企业双招双引。

    开展“融链固链”对接。重点围绕打印设备及智能服务终端产业链,发挥“链主”企业和服务机构作用,每年组织开展“链主”企业行、标杆企业行、产业集群行、高校院所行、金融机构行等产业链对接活动5场以上,参与企业100家以上,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配套协作、融通创新,加快构建协同、高效、融合、顺畅的产业链生态。

    实施市场开拓“百展千企”行动。聚焦企业外部订单减少、产能转移、国内市场开发困难等问题,组织企业参加境外市场开拓展会,推动技术产品应用推广,引导企业开展海外品牌培育,支持企业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助力企业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

    四、保障措施

    (一)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坚持“链长制”一体推进,强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工作专班作用,加强市县协同、部门联动,健全跨层级、跨区域、跨部门推进机制。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汇聚政府部门、行业组织、“链主”企业和专家智库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合力,统筹做好研判、决策、调度等工作,及时研究解决产业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扎实做好制政策、强服务、抓创新等重点工作,形成齐抓共管、协同推进、重点突破的良好工作格局。(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二)加大财税支持力度。落实高新技术企业、集成电路和软件企业等税收优惠政策,强化政策宣贯,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享受税收减免。统筹使用产业、科技、人才及金融机构信贷支持等产业政策,实现惠企政策智能匹配,推出更多“免申即享”政策,重点支持平台建设、产业培育、人才引进与培训、产业创新等,形成多维度政策保障体系。积极争取支持制造业强省、数字强省建设以及“稳中求进”促进高质量发展等有关财政政策支持,推动企业稳步快速发展。(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税务局)

    (三)强化要素服务保障。加强协调服务和要素保障,打造优质营商环境。通过企业大走访活动机制,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建立企业诉求闭环办理工作机制,常态接收、研判企业诉求,及时推动困难问题解决。优化要素资源配给机制,保障企业油、电、天然气等能源供应,引导企业用足用好电价政策,降低用电成本。科学布局工业用地空间,采取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弹性年期出让等供应方式,降低企业用地成本,全力保障项目落地。(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四)守牢安全生产底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压实企业主体责任。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统筹发展与安全,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快推进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防范和遏制各类安全事故发生,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安全保障。支持企业采取设备升级改造、自动化控制等措施,推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安全生产领域推广应用,提升企业本质安全生产能力。(责任单位:市应急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